阿那亚艺术中心宣布2025年展览计划

阿那亚艺术中心荣幸宣布2025年展览计划:群展“万物模型”以及中国艺术家佩恩恩个展将于春天开幕;由客座策展人富源和阿那亚艺术中心馆长张震中策划的“孟姜女”群展以及韩国视觉研究乐队(visual research band)ikkibawiKrrr在中国的首场美术馆个展将在秋季对公众开放,并持续至2026年初。

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则将于2025年5月至11月呈现4档展览:德国艺术家大卫·奥斯特洛夫斯基(David Ostrowski)、阿尔及利亚艺术家马西尼萨·塞尔马尼(Massinissa Selmani)、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家朱迪·沃森(Judy Watson)在中国的首场美术馆个展以及中国艺术家张月薇个展“阿那亚冬季驻留系列展”第二期将于冬季呈现。

阿那亚艺术中心

2025.3.15 - 9.7

展厅1-5
万物模型

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
《祖父的小屋》(内部),1998
“16件装置”,安特卫普当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1998.4.17 -1998.8.23
© 伊利亚&艾米莉亚·卡巴科夫
摄影:安特卫普当代美术馆
图片致谢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基金会

模型既是建构的起点,也是对现实的提取和重构,它让我们在变换的角度和尺度中重新看待万物。群展“万物模型”将呈现卡洛斯· 邦加(Carlos Bunga)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Ilya & Emilia Kabakov)伊萨·梅尔斯海默(Isa Melsheimer)郑国谷四组艺术家以建筑和模型为灵感来源亦为载体所构建的4个平行项目。模型在此成为了一系列概念、社会现象、情感、记忆与想象的隐喻。从精神建筑到公共空间,阿那亚持续通过建筑塑造其独特的社区生活、文化和美学,这也是此次展览的出发点之一。因此,展览也将展出阿那亚社区内的精选代表性建筑的模型和手稿。“万物模型”试图探讨模型如何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思维方式存在于当代艺术家的实践之中,以提供全新的角度帮助我们理解世界。

此次展览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助理策展人蒋若禹和项目统筹王嘉铭共同组织。

展厅0
佩恩恩

佩恩恩,《远月期许》(静帧),2024
双通道高清影像(彩色、有声),11:11 min.
图片致谢艺术家
由the Soil Collection 2024年于
Simple One展览“踏歌”委任创作,该展览由陈立策划

在延续其近期创作中对金融领域“衍生”概念的探讨之外,艺术家佩恩恩还将通过对秦皇岛本地及周边海域的调研,以纵观海洋的视角呈现和创作一系列全新影像、雕塑与装置作品。佩恩恩深入不同的经济系统之中,在流变的金融、竞争的身体和泛滥的影像之间展开工作,并成为其中的流放者,以此来创造一种“变质经济学”。其作品多以另类的影像生产作为起点,通过对不同技术媒介的错配(mismatch),以祭典一种主体的无与伦比(unmatchable)。

此次展览由阿那亚艺术中心馆长张震中和副策展人吴伊扬共同组织。

关于艺术家

佩恩恩



佩恩恩
图片致谢艺术家

1990年生于上海,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佩恩恩的个展“匹配池”于2022年在OCAT上海馆举办。参加过的主要群展包括:“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香港Para Site(2024);“踏歌”,北京the Soil Collection(2024);“宇宙电影”,第14届上海双年展(2023);“神会”,巴黎OPYUM022影像表演艺术节(2022);“紧急中的沉思”,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0);“时间开始了!”,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2019);“新冶金者”,杜塞尔多夫尤利娅斯托舍克基金会(2018);“A Better Version of You”,首尔善宰艺术中心(2017);“好景不常在”,上海光复路235号(2016);“展览的噩梦(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近期表演与表演讲座包括:“震泽渲染:春季洄游”,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2024;“海上花中的金融魂灵”,漩涡X花厅计划,美凯龙艺术中心(上海),2022。

2025.9.20 - 2026.3.1

展厅1-5
孟姜女

娜迪娅·巴玛达杰(Nadiah Bamadhaj)
《不安》(静帧),2023数码影像
4:25 min.
图片致谢艺术家

从春秋战国直至今日,秦皇岛本地的“孟姜女”传说实则一直处于流变之中。从齐鲁到中原,从荆楚至江南,这一故事的重要情节在华夏大地上不断迁移,由此也孕育出丰富的戏曲、文学和民俗等艺术遗产。本次展览以此为切入点,试图揭示“孟姜女”传说在地理、文化与情感层面的多重象征与寓意,同时探索“讲故事”这一朴素而普遍的民间传统,在情感修复与社会赋权等维度的潜力。展览还将通过一系列委任创作,在跨地域的女性主义传统视野下,将“孟姜女”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具有开放性和想象力的母题,从而开启更加广阔的当代叙事。

此次展览由客座策展人富源和阿那亚艺术中心馆长张震中策划,与副策展人吴伊扬共同组织。

展厅0
ikkibawiKrrr

ikkibawiKrrr
《热带故事》,2022
双屏高清影像(有声),12:34 min.
展览现场图,奥托诺伊姆自然历史博物馆
图片致谢艺术家

阿那亚艺术中心荣幸呈现韩国视觉研究乐队(visual research band)ikkibawiKrrr在中国的首场美术馆个展。ikkibawiKrrr的名字结合韩语中的“苔藓”(ikki)、“岩石”(bawi)以及拟声词“krrr”。他们的艺术观念反映了苔藓的特性——在陆地与空气间的狭窄边界中与周遭环境一同扩张自身世界。ikkibawiKrrr与农民、潜水员、学者以及许多人们相处后,通过他人的生活方式了解植物、自然现象、人类和生态。他们也探索与热带生命和海藻相关的现象,这些生命形式既能独立生长,也能扩展自身边界、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此次展览由阿那亚艺术中心馆长张震中和助理策展人蒋若禹共同组织。

关于艺术家

ikkibawiKrrr



ikkibawiKrrr
图片致谢艺术家

ikkibawiKrrr是一个视觉研究乐队(visual research band),成员包括Gyeol Ko、金重沅(Jungwon Kim)和赵芝恩(Jieun Cho)。

ikkibawiKrrr参与的主要群展包括:“影子的形式”,维也纳分离派美术馆(2024);“呼吸:迈向气候与社会正义”,洛杉矶哈默博物馆(2024);“沿海编年史”,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韩国国际交流财团(2024);“浊世中,君安否?”,香港M+(2024);“黄色记忆”,首尔殖民地历史博物馆(2023);第十二届首尔媒体双年展(2023);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2023);第十五届卡塞尔文献展(2022)。

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

2025.5.26 - 11.23

展厅1
大卫·奥斯特洛夫斯基(David Ostrowski):让我这么说吧

大卫·奥斯特洛夫斯基
展览现场
© David Ostrowski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施布特-玛格画廊
摄影:Robert Wedemeyer

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荣幸呈现德国艺术家大卫·奥斯特洛夫斯基(David Ostrowski)在中国的首场美术馆个展“让我这么说吧(Let me put it this way)”。大卫·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以极简画布著称,不断质疑绘画这一媒介及其构成要素,并有意打破绘画的规范和传统。在他的某些作品中,仅有一道喷绘的线条;而另一些则保留了污迹或粘贴着来自工作室的纸屑。艺术家对于“非主题”所采取的轻巧而复杂的处理方式,突破了画布独特的感知空间,同时赋予观者意想不到的视觉自由。

关于艺术家

大卫·奥斯特洛夫斯基



大卫·奥斯特洛夫斯基肖像
摄影:Anna-Lena Werner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施布特-玛格画廊

1981年出生于科隆,现工作、生活于科隆。

大卫·奥斯特洛夫斯基曾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Düsseldorf Art Academy)就读,师从阿尔伯特·厄伦(Albert Oehlen)。自2022年起,他在卡尔斯鲁厄艺术学院担任绘画教授。部分个展包括:施布特-玛格画廊纽约空间(2024)、东京Fig画廊(2023)、纽约Ramiken画廊(2023)、施布特-玛格画廊柏林空间(2021)、华沙Avant-Garde Institute(2020)、哥本哈根 Jir Sandel(2020)和巴黎Sundogs(2019)等。部分群展包括:柏林艺术学院(2021)、贝鲁特Aishti基金会(2018)、格拉茨艺术与媒体中心(2014)和伦敦当代艺术学院(2014)等。他的作品被众多国际机构收藏,如:贝鲁特Aishti基金会、哥本哈根 Arken现代艺术博物馆、墨西哥城Colección Jumex、都灵桑德雷托·雷·雷鲍登戈基金会、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以及巴黎路易威登收藏馆等。

展厅2
张月薇

张月薇,《地格 3》,2024
布面丙烯及油彩
180 × 200 cm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柯芮斯画廊

张月薇的绘画作品要求观者质疑生活各方面的有缺陷的语言、视觉及分类系统,并检视人们在以科技为介导的世界中对图像和信息的消费。张月薇从个人经历与深入的研究工作中提取并收集符号,汇聚成抽象的维度。精准、貌似数码建构的层面与极富表现力的渲染色彩并存,时而滴淌、时而积淀。她的创作在图层边缘、界限与图像的完美性与绘画的偶然性之间游走。

关于艺术家

张月薇



张月薇
摄影:Eva Herzog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柯芮斯画廊

1990年出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伦敦。

张月薇于2012年获得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的本科学位,并于2014年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绘画硕士学位。近期个展包括:“地平说”,柯芮斯画廊,伦敦(2024);“撤回、撤回、撤回”,柯芮斯画廊,伦敦(2022);“甲乙丙丁”,长征空间,北京(2021);“新惧象”,油罐艺术中心,上海(2020);“软界”,Lawrie Shabibi,迪拜(2020);“境码”,长征空间,北京(2018)。近期群展包括:“梦幻屏幕”,三星美术馆,首尔(2024);“每个生命都是个故事”,移民历史博物馆,巴黎;“抽象重造”,Le Consortium美术馆,第戎(2024);“卧游无界:中国工艺与当代艺术”,K11 MUSEA,香港(2024);“棉花糖”,CAPC当代艺术博物馆(2022);“断裂的一代”,松美术馆,北京(2022)等。张月薇曾获得2016-17年度英国驻罗马研究院Abbey驻留奖。

展厅3
马西尼萨·塞尔马尼(Massinissa Selmani)

马西尼萨·塞尔马尼
《位置和地点》(静帧),2022
循环动画、无声
© ADAGP Paris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Selma Feriani画廊、
Anne-Sarah Bénichou画廊和Jane Lombard画廊

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荣幸呈现阿尔及利亚艺术家马西尼萨·塞尔马尼(Massinissa Selmani)在中国的首场美术馆个展。马西尼萨·塞尔马尼以绘画这一简洁的工具作为其实践的核心媒介。他的创作通过幽默、荒诞且简洁的手法承载主题的严肃性,常常呈现出描绘奇特或荒诞场景的绘画,这些场景由带有某种沉重感的不可思议组合构成,同时也包含动画短片和装置。

关于艺术家

马西尼萨·塞尔马尼



© Marco Giugliarelli为Civitella Ranieri基金会拍摄

1980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现工作、生活于法国图尔和阿尔及利亚提济乌祖。

2015年,他获得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特别提名;2016年,他荣获法国艺术藏家奖和法国SAM艺术计划当代艺术奖;2023年,他入围了法国马塞尔·杜尚奖的提名。部分个展和群展包括: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东京宫、第13届阿联酋沙迦双年展、英国牛津现代艺术博物馆、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华沙扎切塔国家美术馆、第13届法国里昂双年展、法国图尔奥利维·德布雷当代创意中心、第11届塞内加尔达喀尔双年展和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艺术馆等。他的作品被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里昂当代美术馆、孟加拉国达桑德尼艺术基金会、法国卢瓦尔河谷FRAC中心、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和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展厅4
朱迪·沃森
(Judy Watson)

朱迪·沃森
《立石、袋鼠草、赤黄赭石》,2020
布面丙烯和石墨
250 × 181.5 cm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Milani画廊
摄影:Carl Warner

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荣幸呈现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家朱迪·沃森(Judy Watson)在中国的首场美术馆个展。朱迪·沃森于1959年出生在昆士兰州的蒙杜贝拉(Mundubbera),是澳大利亚昆士兰西北部瓦安伊部落(Waanyi)的后裔。她的原住民背景和个人经历深刻影响了她的艺术实践。沃森的创作涉及多种媒介,包括绘画、版画、影像、雕塑和装置。她的作品常常聚焦于殖民历史的复杂性及其对原住民社区的影响,同时深入挖掘迁徙、生存与复苏的主题,旨在提升公众对这些议题的认知与理解。她的作品不仅是强有力的叙事工具,也是一种文化保护形式。

关于艺术家

朱迪·沃森



朱迪·沃森,2022年
摄影:Rhett Hammerton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Milani画廊(布里斯班)

1959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蒙杜贝拉(Mundubbera),现工作、生活于布里斯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沃森广泛参加展览,曾共同代表澳大利亚参加1997年威尼斯双年展,并在2006年荣获第23届澳大利亚国家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的纸上作品奖。她还是2006年维多利亚州国立美术馆克莱门格当代艺术奖的获得者。2011年,沃森的展览“水线”在澳大利亚驻华盛顿大使馆展出;2012年,她参加了悉尼双年展;2018年,新南威尔士美术馆举办了主题为“记忆的边缘”的大型作品展。她的作品被澳大利亚和国际上一些重要机构收藏,包括澳大利亚所有州立机构、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东京工业大学、台北市立美术馆、大英博物馆以及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泰特美术馆共同收藏。

此次展览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助理策展人高良娇和副策展人吴伊扬共同组织。

2025.12.6 - 2026.5.3

阿那亚冬季驻留系列展

现场图,“阿那亚冬季驻留系列展”,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
2024年6月20日至9月8日
摄影:在野照物所

阿那亚冬季驻留项目至今已持续3年,其中当代艺术板块接待了逾30组艺术家到北戴河或金山岭的阿那亚园区进行驻留。他们以不同角度观察、体验在地,触及园区内外,以各自的记录和创作不断诠释本地。驻留是一个链接和交流的平台,孵化着项目转化的更多可能。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将持续聚焦社群连接以及社区活动的转化,并将在2025年带来“阿那亚冬季驻留系列展”的第二次呈现。

此次展览将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助理策展人、阿那亚冬季驻留项目当代艺术板块统筹蒋若禹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