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22

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
将于9月22日正式启幕

阿那亚艺术中心在建馆五周年之际,宣布成立其首个分馆——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并呈现三档全新展览:中国艺术家曹明浩和陈建军、马海伦、郑皓中的个人展览,并带来两场五周年特别对谈活动。

展馆介绍

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坐落于秦皇岛北戴河新区阿那亚北岸。从青年文化、时尚运动、知识艺文到儿童成长,北岸以富有生命力的“雀跃镇”为中心,探索着先锋文化和河海生活的更多可能。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便置身雀跃镇的核心位置,沿河而建。

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是一个综合型艺术场馆,由日本著名建筑师坂本一成(坂本一成研究室)和中国建筑师柳亦春(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作设计,占地面积3843平米,总面积逾5000平米,是未来阿那亚北岸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的集合地。建筑由近2000平米的室内广场和围绕它的6个“盒子”空间构成,这6个橱窗般的展厅向外敞开、向内联通,让人们在休憩漫步中便能与艺术相遇。

在为此次展览创作的最新作品中,艺术家突破了大众对新疆传统文化的固有印象,将镜头转向未曾被关注的当代家庭生活场景。她受到三联画叙事风格的启发,记录了一次“夏日野餐”的寻常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人物互动,日常生活与虚构叙事的融合营造出一种伪纪实感,也为观众带来了观看新疆的另一种视角。

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启动运营的第一阶段,将率先启用4个“盒子”作为展览空间。北岸馆将持续呈现国内外先锋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此外还将进一步聚焦社群连接以及社区活动的转化,组织包括“阿那亚冬季驻留系列展”在内的丰富艺术文化内容。

关于

建筑设计事务所

坂本一成

坂本一成1943年生于东京,后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现任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名誉教授。

1968年他在东京创建了一个办公室。他的名号与筱原一男所在的学校联系在一起。1971年在武藏野美术大学建筑学任专职讲师,1977年晋升副教授,1983年至今任教于东京工业大学,身为教授并开设自己的事务所--坂成研究室。他的建筑影响了20世纪70年代的年轻建筑师。用打破来构建出生活的趣味和张力并释放出自由,可以说贯穿了坂本整个的建筑设计生涯。“我的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完全新的东西是无法吸收时间的。我们要做的是改良,是终结僵硬的类型。”坂本说。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2001年成立于上海,现任合伙人以及主持建筑师为柳亦春与陈屹峰。每一次的建筑实践对他们而言都是探寻事物本质的机会,他们从对自我及其环境的沉思开始,在建筑中去寻求与传统的诗 / 德情节不相分割的理。他们不断探索能融合地形、人文、功用等诸要素的方式,直至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令空间与形式显现。

现场图

2024.9.22-2025.2.9

三场展览与全新场馆同时启幕

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荣幸呈现中国艺术家组合曹明浩与陈建军的首场美术馆个展,以及中国艺术家马海伦、郑皓中的同名个展。

此次三场展览由阿那亚艺术中心馆长张震中策划,与展览统筹吴伊扬、策展助理王嘉铭共同组织。展览于2024年9月22日起对公众开放,并持续至2025年2月9日。

展厅 GALLERY 1
曹明浩和陈建军

Gallery 1 – 5
Gabriel Kuri

此次展览将展出两位艺术家自十年前发起的“水系计划”的最新影像、声音和装置作品。“水系计划”从对都江堰上下游水系生态的历史流变出发,以实地考察、研究和对话为工作方法,强调与本地居民、民间实践者和多领域学者的长期互动与合作。此次展出的作品大都为首次在中国内地亮相,它们向我们展现了在水系源头若尔盖地区,青藏高原牧民如何运用传统生存智慧应对环境变化,与其他高原生灵和生命形式(例如草、沙、黑土滩、鼠兔、牦牛、鲁等)建立起相互关照的生命关系和精神联系。

从一场仪式到一首歌谣,甚至一块石头,曹明浩与陈建军的创作始终关注具体的人、物质和实践。他们剔除了创作者作为主体对研究现场的浪漫化想象,以简练有力的美学揭示出这些具体事物之间复杂且不可见的关系网络。曹明浩和陈建军在旅行所跨越的空间尺度之外,进一步打破了时间和生命维度的限制,敏锐且诚恳地认识到当下的生态现实与非物质实体的存在以及非现代性传统和智慧体系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不可分的关联性,继而向我们展示了一套面对生态问题的整体性生命连结技术。

曹明浩和陈建军,《动物悲歌》,2023
声音装置、牦牛毛织物
图片致谢艺术家

展厅 GALLERY 2&3
郑皓中

Gallery 1 – 5
Gabriel Kuri

此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围绕友人肖像、自画像和画室三个主题的绘画作品。郑皓中的作品始终聚焦于与自身生活相关的人物与环境,而这些日常视野内的景观几乎都来源于他的画室空间。尽管近年来艺术家工作室聚落逐渐迁移、分散甚至消失,他的画室里却常有包括艺术家、音乐人、写作者在内的好友到访。这些朋友是他的模特,而同时他也是对方创作中的演员、摄像师或乐手。在以熟悉的朋友为绘画对象时,信任与默契让他能够忽略人物身份,专注于场景和(反)叙事构建,从而自由地在画布上打开映照自我的开放式心理图景。

在观看郑皓中的绘画时,我们总会被其中大胆的空白与自由的线条所吸引,这与艺术家所强调的“即兴”概念密切相关。对艺术家而言,空白象征了“时间的起点”,在去时间化的真空背景之上,潇洒自如的线条更纯粹地勾勒出他作画时的内心轨迹。通过描绘身边的人与景观,他将如爵士乐般自由多变的能量和情感注入画面,借由不同的对象探索同一自我的多样表达。对艺术家而言,绘画最终还是关乎如何回到自身,如何“自画”。

郑皓中,《自画像2》,2015
布面油画
图片致谢艺术家

展厅 GALLER 4
马海伦

Gallery 1 – 5
Gabriel Kuri

此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代表性的“乌鲁克林”城市公益摄影项目以及围绕新疆中产家庭展开的全新作品系列。马海伦曾在纽约求学,她捕捉到故乡新疆与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在文化包容力上的相似性,于是将“乌鲁木齐”与“布鲁克林”相结合以此连接起自己最重要的两段经历。自2021年启动以来,“乌鲁克林”城市项目相继邀请乌鲁木齐和喀什的当地居民参与拍摄,并于近期在阿那亚艺术中心的支持下前往了第三站伊宁。各个民族、不同年龄的参与者们因此相聚,展现了新疆城市社区中多元民族与文化的融合与共生。艺术家此次选择将作品印制在布料上并悬挂展示,呼应了新疆的艾德莱斯绸和富有特色的晾晒场景,构成了带有故乡审美印记的一隅生活空间。

在为此次展览创作的最新作品中,艺术家突破了大众对新疆传统文化的固有印象,将镜头转向未曾被关注的当代家庭生活场景。她受到三联画叙事风格的启发,记录了一次“夏日野餐”的寻常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人物互动,日常生活与虚构叙事的融合营造出一种伪纪实感,也为观众带来了观看新疆的另一种视角。

马海伦,《乌鲁克林 喀什站》,2024
摄影
图片致谢艺术家

马海伦,《乌鲁克林 伊宁站》,2024
摄影
图片致谢艺术家

艺术家

曹明浩和陈建军

艺术家、跨学科研究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成都。

曹明浩和陈建军的实践以研究为基础,注重过程和双向性合作。他们致力于万物现实和生存的对话关系,并从水的物质生态和人类社会的环境现实在当代的一种复杂的中间关系、一个中空的空间出发,探究生态历史的流变与未来的再想象。该中空空间既不是以反应式的被动模式去保护“水”也不是一种只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的保守观点,而是我们如何重建对未来的重新想象,以及物质生态和人类社会之间的无数可能性。他们以不同的视觉叙事、持续性艺术实践形成万物之间的连结动力。主要展览包括:“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态学”,大馆当代美术馆(2023-2024年);第十五届卡塞尔文献展(2022年);“反思自然”,马德雷博物馆(2021-2022年);第13届上海双年展(2020-2021年);

COSMOPOLIS #2.0:“反思人类”,蓬皮杜艺术中心(2019年);“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2018年)等。他们曾获得2024食物行动奖荣誉奖、2022年度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同时也是巴黎国际艺术城2020年的获奖者。2023年,曹明浩和陈建军受邀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杰出视觉艺术家访问。2021年,他们的作品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放映包括:La Casa Encendida 、CA2M博物馆、汉雅轩、西岸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斯托比克文化中心、马尼拉雅典耀大学美术馆、米仓电影、OCAT研究中心、台北双年展影片展映单元等。

郑皓中

1985 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省,目前生活、工作于上海。

郑皓中的人物肖像画主要描绘友人、熟人和他本人在其画室内的场景,捕捉他们的姿态、神情、与心情。他的画作充满节奏感,笔触富有表现力,如即兴音乐一般自由活泼、不拘一格。他近期的作品常以窗户作为背景或前景,而窗户分隔了画室的内部和外部,象征着人们在疫情期间所经历的隔离。同时,他也深入反思人际关系, 探索有关孤独感的主题。

郑皓中于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14 年,他的作品《邱晨》荣获利物浦约翰莫尔绘画比赛(中国)大奖,获奖作品英国利物浦国家美术馆展出,并巡展于北京、上海、 澳门等地。郑皓中曾在香港刺点画廊(2024)北京金杜艺术中心(2018)和曼彻斯特 CFCCA 华人当代艺术中心(2016)举办个展。此外,他于 2016年参与曼彻斯特CFCCA华人当代艺术中心的艺术家驻留计划,并于2015年参与光州美术馆国际艺术家驻留计划。他的作品被澳洲悉尼白兔美术馆、法国DSL艺术收藏和美国 Moegling基金会收藏。

郑皓中曾以“李察”为笔名发表小说。他亦是Dophy Kick Bebop乐队的成员,并于 2023 年加入上海自由艺术大乐团。

马海伦

1992年出生于中国新疆乌鲁木齐,现居上海。

马海伦在纽约的时尚摄影经历激发了她重新用镜头发现故乡新疆。艺术家于2017年获得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专业学士学位,于2018年获得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时尚摄影专业研究硕士学位。从马海伦2018年以来的探索性摄影作品中,她表现出对新疆潮流文化、女性、时尚和新一代90后、00后个性的浓厚兴趣和观察。

马海伦的作品由高台当代艺术中心代理,作品先后在《纽约杂志》,《Vogue》和《Artinfo》等媒体刊登发表。艺术摄影作品先后在伦敦、纽约、迈阿密、香港等地展出。过去三年,马海伦在高台当代艺术中心、Mine Project画廊、Alter画廊分别举办了个展,她的作品也列入了白兔美术馆、松美术馆、X美术馆、光社(北京)等众多机构和私人的影像收藏。

五周年特别对谈活动

工作坊“黑帐篷会议#5:源头、本土知识与整体生命技术”

Gallery 1 – 5
Gabriel Kuri

以工作坊和对谈形式进行的“黑帐篷会议#5”作为艺术家曹明浩和陈建军展览中公共计划的一部分,汇集了在不同山脉、水系和地方工作的研究者、艺术家、策展人和当地合作者,围绕艺术家提出的“源头、本⼟知识与整体⽣命技术”议题,开展跨越广泛地域联系的对话实践。

近几十年来,大范围的气候异常,荒漠化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水系源头的很多湖泊、水源已经消失。沙化、黑土滩、冰雪消融、湖泉干涸等问题十分严重。然而,在自然历史的脉络之外,这些消失的湖泊、水源继续维系着一个个或可见或不可见的多重世界。

活动时间
2024/9/21 10:30-12:30

活动地点
阿那亚海边电影院5号厅

对谈嘉宾
曹明浩和陈建军、更求然丁、⾼煜芳、华旦才让、任海(线上)、奚雷

对谈嘉宾

更求然丁

卓巴仓亚洲水源修复推动者、卓巴仓一游牧人书院负责人,长期致力于水源地生态的保护和本地实践。

高煜芳

北京大学生物学本科,耶鲁大学环境科学硕士,耶鲁大学保护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联合博士,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等多家机构的科学顾问,也是致力于培养自然保护创变者的维儿巴计划的发起人。

华旦才让

英国肯特大学DICE生态人类学硕士、IDS英国发展研究院博士,目前就职于青海民族大学民社院,游牧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关注青海牧区自然资源治理、游牧、牧区保护和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为国际期刊Pastoralism: research,policy and practice 副主编;为PASTRES(牧业、不确定性、弹性),现改名为“游牧研究- CPS”公号运行人。

任海

四川美术学院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系、人类学学院、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提出了有关“大于人”(more-than-human)研究的一系列概念,包括“华语圈人类世”(the Sinophonecene),“星球雕塑”(planetary sculpture),“宇宙公共”(the cosmopublic)和“艺术智能”(art intelligence)等。他的研究方向和出版物都是多学科的,涉及研究性艺术,参与式艺术,公共艺术与公共文化,比较媒体与技术,城市研究,流行文化,文化批评理论,跨物种研究,新物质主义,物导向人类学,感知审美哲学等。

奚雷

艺术家和研究者,奥地利林茨艺术与设计大学艺术研究博士。他探索艺术如何能够从地方知识中得到启发,从而为生态意识和技术思维提供新的启示。他的工作通常呈现为跨学科(文化研究、媒体研究、遗产研究、人类学和环境人文学等)和跨媒介(影像、动画、声音、文本、装置、绘画、绘图等)的艺术研究项目。在这些项目中,理论与艺术实践总是动态地交织在一起。他也在高校教授艺术实践和研究的方法论。

艺术家对谈“阮纯诗《第五电影》”

Gallery 1 – 5
Gabriel Kuri

2023年秋季,阿那亚艺术中心“海边影像”展览系列呈现了越南电影人和艺术家阮纯诗(Nguyễn Trinh Thi)在中国的首场个展,展出了影像作品《宾童龙的来信》(2015)和《如何改善世界》(2020-2021)。它们分别是艺术家以原住文化为核心所创作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和最后一部,本次活动则将聚焦其创作于2018年的第二部作品《第五电影》。艺术家本人和特邀嘉宾、新加坡美术馆策展人许芳慈将基于此展开分享和对话,对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活动时间
2024/9/22 10:30-12:30

活动地点阿那亚海边电影院5号厅
艺术家阮纯诗(Nguyễn Trinh Thi)

对谈嘉宾
许芳慈(Hsu Fang-Tze)

艺术家和对谈嘉宾

阮纯诗(Nguyễn Trinh Thi)

阮纯诗是一位电影人和艺术家,生活工作于越南河内。近期展览包括:第十五届卡塞尔文献展、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第九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第二十一届悉尼双年展,以及第十三届里昂双年展。2009年,阮纯诗在河内创立了一个专注于纪录片和移动影像独立机构“Hanoi DOCLAB”。

许芳慈

目前任职新加坡美术馆担任策展人,于此之前,她曾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与新媒体系讲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策展人。她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科学所亚洲文化研究课程获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研究获新加坡总统奖学金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潜力青年研究奖助。她的实践横跨策展、动态影像、实验电影乃至扩延电影的放映活动策划与艺术实践者的档案研究,并致力于扩展学术圈内外的知识生产连带。对许芳慈来说与艺术家、艺术史学家和各类型机构与团体的协作是她实践中最重要的面向。她目前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对声音现代性、冷战美学以及祛殖民教习学与策展史学之间整合的脉络性审视。

阿那亚艺术中心五周年

Gallery 1 – 5
Gabriel Kuri

阿那亚艺术中心于2019年5月24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在今年迎来了五周年。五年来,阿那亚艺术中心呈现了共计19场展览,其中包括安塞姆·雷尔(Anselm Reyle)、希尔维·夫拉里(Sylvie Fleury)、加布里尔·库里(Gabriel Kuri)和毛利悠子(Yuko Mohri)等国际知名艺术家在中国的首场美术馆个展;陶辉和蒋志等中国艺术家的梳理性个展;王一一、韩倩等新晋艺术家职业生涯中的首场个展;以及“度日”、“练习曲”、“相去几何”和“走访工作室”等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性群展。

五年来,阿那亚艺术中心共接待了逾85万观众,举办了逾200场公共活动,触及了逾5000位参与者。阿那亚艺术中心将纳入北岸馆全新的展览场地,持续为观众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展览项目和内容,链接人、艺术、文化、社群与空间。